close

  《修得一顆柔軟心》
  馬明博 著
  鷺江出版社 2014年9月
  身在都市,遇到堵車是常事,這已經成為了現代人的基本煩惱之一。更有無數人患上了“路怒症”,生活里也變得戾氣橫生,不經意間,傷人傷己。生活禪學家馬明博卻說,身在都市,駕車人可以學著參“汽車禪”。一盞盞紅燈,其實是在提醒我們,行於所當行,止於所當止。車可以堵,心不能堵。學會接受堵車,就是學習隨緣。馬明博認為,這就是修生活禪意的第一步。
  很喜歡馬明博講述的這則禪話。原本覺得“禪”離我輩俗人太遠,而佶屈聱牙的佛經更無意參透,不曾想,偶然遇到《修得一顆柔軟心》,起初是出於對雅靜封面的喜愛,翻閱後被從容蘊藉的筆調打動,最終更是沉浸在其中所內涵的生活禪的智慧與情懷中。
  《修得一顆柔軟心》是馬明博的近作。一本書包含了四十四則蘊含禪意的小故事,故事的主人公有名人名家也有平凡友人,作者用隨性平和的文字記錄下他們的慈悲歡喜、生活意趣,這麼看來,與其說這本書是教人禪學的書籍,倒不如說是一本帶著點感悟色彩的散文小品。馬明博師從當代禪門宗匠凈慧法師。凈慧法師素來提倡禪修要“在生活中修行,在修行中生活”。這一點上,馬明博得凈慧傳承,進一步貫徹實踐。《修得一顆柔軟心》可以說正是“生活禪”的極好體現。
  本文開頭的“堵車禪”就是來源於書中一篇馬明博自己的感悟《石頭路滑》。曾幾何時,馬明博與友人宋歌結伴訪友、路遇堵車,二人的對話引出這些點滴感悟。這樣的感悟既流暢自然又發人深思。馬明博說禪正是如此,不刻意、不高深,兼具了文學的詩意和佛學的哲理,貼近我們當下的生活,同時又引領我們超越生活,讀者接受容易,也行之有效,在嬉笑怒罵、心領神會的不經意間就靠近了禪。馬明博寫師友,筆致詼諧別緻。如開篇《禪師與少女》,列舉一則則柯老語錄,我數了一下,有39條。這真是“未見其人,先聞其聲”。然後再說老人的相貌打扮,“一條有些髒兮兮的牛仔褲,翻捲著一高一矮的褲腿,像個搬運工。”哈哈,老人的形象躍然紙上卻又讓人心生錯愕,這哪裡是我以為的禪門高人,原來他們這麼入世啊,就跟我周圍的邋遢宅男差不多嘛。當然,普通宅男可說不出那39條禪語,然而,說了半天的禪師,少女在哪裡呢?
  馬明博很快在文中給出了答案:“他玄妙處如禪師,天真處如少女。禪師與少女,原來只是柯老心靈的兩極。”
  筆鋒一轉,馬明博接著感嘆:“我不明白,在我面前,為什麼他天真得像個孩子;而在他面前,我卻愚蠢得像個老頭子。”
  幸得馬明博妙筆,柯老栩栩如生,睿智灑脫而又天真通透的老人,誰不崇敬、誰不親近呢?感佩師友的親密無間。這樣的人、這樣的故事、這樣的慧思妙語,在書中俯拾皆是,信手拈來,就足以讓我們心有所動,心生嚮往。
  書中還有相當多的篇幅,細訴品茶、讀畫、談書法。
  馬明博描述與友人雅聚。“半盞茶,一下午的時光,安靜得像夢的一個片斷。”這一味禪茶,我以為並非追求優雅,而是浮亂生活的內心沉澱。
  馬明博講純空法師揮豪潑墨的過程,安靜超脫,敬紙惜字,筆畫之間,不凝不滯,是一種出乎意料的美。最喜歡的還是聽馬明博讀畫。書中收錄的二十二幀水墨出自作者親筆,畫味拙樸、寥寥數筆,肆意揮灑中暗藏機鋒餘韻。“讀畫,不是看畫。”馬明博轉引李可染先生之語:“畫是用來讀的,不是用來看的。”於是,他一幅幅讀《慈光》、讀《晴朗》、讀《安淡惜福》、敘述這些畫作後面友人的音容笑貌、生平故事,人生如畫、畫如人生,禪便藏在一筆一鉤、一點一墨里。
  “禪之於世俗生活,如同鹽溶於水。有時不經意間相遇,我們才恍然大悟,原來它就在我們身邊。”等到讀畢全書,再細細品味,才真正領悟大音希聲,大象無形。如此看來,若以禪之眼觀世界,以禪之意居生活,那我們這些俗世人,也能輕易修得一顆柔軟之心。林頤
  (原標題:溶進生活里的禪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k24hkltl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